谁能想到,首印6000多的书居然卖了300万!
事实上,运气往往只是一时的越努力越幸运才是颠扑不破的道理运气有时能帮助一本书高速出发但敏锐的洞察、用心的经营、体贴的服务才能让一本书的生命周期更为久远
在看似玄妙无解的背后是一本本好书凝结的作者才思与想象是一位位做书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毕竟黑马之所以卓尔不群本质上在于它是一匹好马
本期双子星书单特别策划将为大家揭开10本黑马图书背后那一幕幕令人或惊叹或狂喜的一波三折甚至荡气回肠的故事从中,大家或许可以感受得到平日里看似心如止水的做书人那颗激情满溢、敏感而跳荡的心
点击图片可购买▼
@阴牧云
果麦文化非虚构图书组总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图书监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没有版代推荐的图书,选题来自编辑本人的私人书单。提案会上惊险通过,只要再少一票,读者就不会有机会认识蛤蟆先生和他的心理咨询师苍鹭了。
正式出版时,此书的征订数字并不乐观,只有6500册,营销经费也仅有1200元。对,这本超级畅销书的起点就是这么低!
幸好书本身的内容足够好、到来的时机也对,更幸运的是它得到了心理学家李松蔚真心的喜欢和推荐,他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们:“虽然这是本入门书,却有着可怕的专业度!”
此书第一天销量12本,第二天即破百。6500册转眼售空。出于谨慎,头几次加印数量都是安全的10000册,于是此书变成了一个江湖传奇,在上市第一个月几乎时时处于缺货状态。网店最有效的广告,是在封面上打上最显眼的大字:“现货速发!”
大量读者在豆瓣页面点击“想读”,以至于豆瓣一开始甚至误以为是水军操作。
很快,这本书以每次10万册、20万册甚至更大的量持续加印。此书全部贴有自版权方Taylor & Francis的防伪标贴,该出版公司在中国地区95%的防伪标贴都用在了蛤蟆先生身上。
此后,这本书走进了更多的读者身边,很多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这本书讲的是我自己的故事”。在出版两年后,此书销量突破了300万册,蛤蟆先生终于完成了它的逆袭。
点击图片可购买▼
@世纪文景《置身事内》项目组
《置身事内》这本书,用判断选题的简单指标来看,并不是会让编辑很兴奋的那种。
这本书上没有市场确定性很强的标签,作者并非十分大牌,主题并非惊人之论,内容也并非已被流量追捧,原来的书名又只是《中国政府与经济》,实在是一个朴素的选题。之所以笃定想要做这个选题,只是因为读了样张之后,十分喜欢这本书的内容而已,可谓一个编辑的私心,这个内容恰好打在了心结上。
作者说,100000没问题。那么好的,我们印了10000。谢谢兰老师没有打我们。虽然脸没有被兰老师打,但是却被读者打了。8月中旬预售,预售的两周就已经窜到了网店经济类新书榜的第一名,实在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实知道,因为作者人脉广啊),作者的朋友圈和我们的朋友圈就天女散花般地纷纷在大力好评这本书,然后就眼看着豆瓣想读数、微信阅读数,网店评论数,嗖嗖往上涨。
然后就断货了,紧急又开预售,2021年的第四季度,就是在担惊受怕这本书断货的心情中度过的(内外库情况一直处在走钢丝的水平,读者购买力太强了!)。年底的一波好书评选,从一开始是失落,到《南方都市报》上榜打开局面,后面就是一路拿奖到2022年春节前,稳了。这本书的加印也从1万、1万地印,变成了5万、10万地印,变成了2022年经济类图书的一匹顶级黑马。
那些标签,那些选题标准,在好内容面前,都无力得很。谢谢这本书,我们又相信内容为王了。也再一次确认,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点击图片可购买▼
@应韶荃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责编
从哪个角度看,中文版《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都不像一本10个月能重印12次的书。这本书的英文首版于1998年,再版是在2004年,已经有20年的书龄,但在亚马逊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评论。国内曾在2010年出版过一个中译本,不温不火,未激起多大回响。鲍曼的语言风格不是讨人喜欢的那种。社会学家凯斯·泰斯特对鲍曼的一则评价是,“鲍曼格言式长句的写作偏好,使他的著作风格独树一帜”。如果翻译一下,等于是说,“鲍曼对多重定语的使用堪称一绝。阅读他的长句,恰似开解孔明锁。普通读者慎入”。而且,英文版的内容简介也说了,这本书的适用阅读对象是,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基本上可以定论,这是一本典型的学术书,一年能销售5000册就算达标。
然而,2021年,在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离开这个世界近5年之后,中国读者以未曾预料的热情欢迎了这本书。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是强烈的。细心、耐心的中国读者发现,通过鲍曼抽丝剥茧般的译写,工作、消费、道德、美学、全球化、殖民、福利制度、贫困等诸多现象关联在一起,碎片化的世界逐渐变得有连贯感。这位被誉为最会用英文写作的社会学家,用手术刀般的文字解剖社会缺憾,但他始终对人类抱有希望。鲍曼希望人类自我改变,正像人类已经改变过两三次那样。有点评说,恐怕我们只能接受这是一个消费者社会,但始终警觉,才有反抗的可能。或许,这正是倾听鲍曼的意义所在,也是这本书在当下广受关注的缘起。
点击图片可购买▼
@廖佳平
《思考中医》责编助理
《思考中医》本是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的博士论文,辗转到编辑龙子仲手中。“于困境之中而不废寻觅,处飘摇之间而有所坚持”,书稿第一章就打动了他,于是花一年多的时间与作者打磨书稿。哪知临付印,发行部干净利落地填报了印数——500册?!到底是不甘心,最后编辑偷偷改了印数:2000册。
2002年12月,书出,首发宣传造势码堆通通没有。然而半个月就脱销了。书店发现这书动销较快,慢慢开始重视。于是重印、改版……
2004年,凤凰卫视“梁冬悦读会”为本书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后,《思考中医》爆火,迅速登上众多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后来,主持人梁冬忽然辞职,与网易创始人丁磊一起拜老中医邓铁涛先生为师,并说此事跟他读《思考中医》受到的触动有关。一时间,甚至有了“一本书令一个著名主持人改变一生”的说法,这将本书的大名传播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海外出版商不断“上门提亲”。
如此一本颇具学术气息的医学类图书,就这样被演绎成现象级爆品,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
一切偶然皆为必然,龙子仲曾在编辑手记中写道:“一个中国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残存着一些‘中医思维’的……”或许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转眼19年过去了,《思考中医》引起的争议不断,而以其为中心的中医文化系列图书,至今仍是我社销售排行榜上的常客。
点击图片可购买▼
@赵庆明
生活书店营销编辑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这本书最早的版本是200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由叶彤策划的“中国经验丛书”。
2014年,有社会学学科背景的杨震林来生活书店挂职。经过调研,他建议推出一些优秀的本土社会学著作,以“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的丛书形式展现当代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这本书得以重新与读者见面。
作者吴毅,被誉为乡土研究领域“华中学派”的大将。2003年,进入一个正急速变迁着的郊区小镇,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深入调查。
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2018年2月再版时,首印数量谨慎,只有六千册。然而问世以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也被其他创作者在作品中列为推荐阅读书目。
近些年,随着社会学家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社会学成为一种阅读热点。2022年上半年,这本书就加印了三万多册。
经过全店的努力、作者们的支持,生活书店出版的“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的影响力日渐提升,成为优质常销书。
点击图片可购买▼
@小北
《新青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它由陈独秀创刊于五四运动时期,自1915年9月15日至1926年7月,作为一本弘扬革命新思想的重要刊物,倡导“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在这一时期甚至后世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不读《新青年》就无法深入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正如陈独秀在吴稚晖《青年与工具》一文后说道:“此文竟于发热剧烈时力疾为之,以践本志之约。其诲不倦重然诺如此。全文无一语非药石。我中国人头脑中得未曾有,望读者诸君珍重读之,勿轻轻放过一行一句一字也。”刊载在《新青年》上的许多文章皆是如此。
由陈平原教授编选的《新青年》文章的合集《〈新青年〉文选》,曾被分类为文学批评,在此之前,关注的人多,可购买的人少。
随着《觉醒年代》的热播,无数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人物在剧中变得鲜活起来,北大社抓紧时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反复宣推,让《〈新青年〉文选》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销售“黑马”,很多青少年观众通过阅读《〈新青年〉文选》再次重温了那个风云激荡的觉醒时代。
点击图片可购买▼
@日华
《无处安放的同情》责编
2019年初接到一部书稿,书名叫作《远处的灾难与身边的不幸》,一位德国作家写的哲学小品。接到书稿时内心确实是拒绝的,毕竟哲学,尤其是德语哲学类书稿阅读难度众所周知。不过好在作者并不打算为难我,论述深入浅出,再加上高质量的翻译水平,沉下心来读,还觉得挺带劲儿,拍案叫绝之处比比皆是。
即便这样,编辑部也没奢望这本书能卖得多好,即便改了一个自觉挺有读者缘的名字《无处安放的同情》,发行部也没很看好,出于面子给了个不上不下的印量,于当年年底悄无声息地出版了。
那年年底,没人会想到疫情会如此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转年回来,还憋在家办公的我接到发行通知要加印,而且据说各个发行渠道还因为分配的问题有过争执。再一看豆瓣,好家伙,七千多想读。当时距离这本书出版仅两个月。
这一反转源于一场疫情引发的同情心危机。传媒技术能够将世界各地的不幸眨眼纳入人们视野,让我们对不相识的他者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式的同情,但这种对远方灾难的同情我们除了关注无能为力。
这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焦虑,而疫情的爆发则无限放大了这种焦虑,也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到这本书,先是在豆瓣获得大量豆友的转发,然后是《新京报书评周刊》、“书单”公号等几家重要媒体推荐,话题多处发酵,让这本挺小众略晦涩的哲学书成功破圈,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
点击图片可购买▼
@布布老师
《知觉的世界》责编
“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
最初吧,它的名字是《梅洛-庞蒂1948年广播稿》(Causeries 1948)。做书时,我拿到的是一沓子打印稿。原书长啥样?到现在没见过。
不过吧,只会一门外语的编辑反正也是看不懂。只能多多仰仗译者的水平。
不过吧,本着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来审稿的责编郁闷地发现,虽说译文读起来感觉是优美流畅的,但是思想很烧脑啊。比如:
关于“空间”:观看者和风景是有距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
关于“感性之物”:黏稠的蜜“明明是手去抓它,却是它抓住了手”;
……
整个就是“虽不明,但觉厉”,有多少读者能解其中真意?
不过吧,虽然心里已悄悄把这本小书定位为小众、冷门、注定寂寞,身为“磕颜党”的本编还是根据其4万多字的“娇小身材”,费了点子心思为它量身打造了匹配的开本、版式。
不过吧,终于在2019年折腾着出版之后,几乎什么营销推广工作都没做。如今反躬自问,当时或许是错误地认为高冷学术书宣不宣传,效果都差不多;或许是觉得知觉现象学太高深,不敢瞎评价、乱说话。
不过吧,当今年此书第5次印刷,我才惊觉其实是自己嘴笨而已,读者们可都太会说话了!小红书博主们热情介绍:“哲学家说起人话真是亲切又可爱”,“洗刷着作为现代人的我所积淀已久的关于真理的偏见” “几乎每一页我都做了标注高光”。豆瓣网友们更是不吝赞美之词:“难得读到如此薄却如此振聋发聩的书”“翻译无比杰出,翻译应该给七星!”
不过吧,还有读者说“好读”?此话当真?!编辑遭受一万点暴击,真是低估了读者们的哲学思辨能力,暴露了自个儿的不学无术。
不管怎么说吧,在我心里,《知觉的世界》就是一匹黑马,它易读却不浅显,也许可以帮助大家重新理解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它不是一颗酸涩的柠檬,而是炎炎夏日中一瓶甘甜的柠檬水,妙不可言。
点击图片可购买▼
@程陌
《文学课》营销编辑
《文学课》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因为科塔萨尔的小说阅读起来是有门槛的,面对这样天马行空的文本,有时候就非常想知道,科塔萨尔写作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这样理解是对的吗?
《文学课》就很好的回答了我的这些疑惑,科塔萨尔在这本书里非常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写作的三个阶段,以及他是如何处理不同题材的小说,他怎么看待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关系,以及他对当代拉美文学的一些认识和期望。很少能见到一位写作者这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作品,不遮掩、不躲藏,把自己构思小说的过程,写小说的技巧,小说背后的思考,全都在自己的文学课堂上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科塔萨尔是一个有门槛的作家,他的书,特别是小说之外的作品,阅读群体比较窄,推广上便会有一些困难。而他之前的作品,像《有人在周围走动》这部短篇小说集,我们编辑部的同事都很喜欢,但是引进出版后就变成了一本“滞销书”,所以这本书上市的前期我们非常忐忑,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读者的反馈和销量很不错,上市两个月便加印,截止今天,豆瓣评分8.9分,有7500人想读,这些数据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面对这样一本小众的文学书,我们有理由说它是我们部门今年的一匹黑马,它也帮我们和更多读者跨过了科塔萨尔的这道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读懂并喜欢上这位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主将。
点击图片可购买▼
@顾舜若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编辑
《乌鸦》策划与责编
我刚进出版社工作约三个月,国外发来一份书目,里面有几本关于鸟的书,我都没在意,除了《乌鸦》。类似地,出版商向萨克斯约稿时说可以写任何动物,他只选了和他一样乖僻的乌鸦。多年前三联书店出过这本书,但不怎么起眼,后来就绝版了。我手头的是新版,萨克斯做了修订,加了新版序言。我们请金晓宇翻译,还找复旦大学的马凌教授写了序。
当时只是想把它当一本精致好玩的小书做出来,没想它能有什么“出息”。直到编校工作期间和设计师周伟伟的一次闲聊。他一听《乌鸦》这书名就来劲儿了,说这书好,英文书名也好,Crow,不拖泥带水。整本书的设计排版由他全权把控,基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念。内文和插图在黑色卡纸上印银,每个段落以乌鸦符号作引。排版大量留白,插图单独成页。黑色书封上是一只烫黑的乌鸦,三边切口用机器打成绒毛的质感。
如此设计非常贴合这本书。萨克斯的《乌鸦》是围绕乌鸦来写的文化简史。他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说到现在。随便翻开一页,远古的传说就从时间的暗夜里闪现出来。每个段落前的乌鸦则是穿越时间暗夜的向导。
没想到这只中国人忌讳的不祥之鸟成了幸运之鸟。各种奖项不期而至:中国最美的书、中国最美书店周十大好书、英国设计奖黄铅笔奖、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去年“金晓宇”的名字火遍全网,《乌鸦》的身影也随之遍布媒体,甚至上了央视新闻。
但回归本源,依然是这本书和它的主角最打动人心:“这些鸟的深色就像一天结束时的黑暗……它们有着朴素和骇人的美。”
第五期“双子星”档案
哪本书是你心目中的黑马?
结语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毫无准备地打开一本书
结果越看越上头
读完后觉得完全超出自己的预期
直呼“打开之前完全没想到这么好看!”
“感谢那个选择了这本书的自己”
还愣着干嘛
快来分享你的“黑马书单”
和大家互相安利吧!
看完上面这些黑马之书背后的故事
你又被种草了哪些书呢?
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双子星书单
双子星书单,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发起、与业内出版机构联合推出的新媒体主题书单,旨在以“对读观照”“交相辉映”的方式,为读者精选5组如同双子星一样两两相对的优质好书,呈现当前出版谱系中的一些逻辑脉络,倡导阅读的交互性与多样性。
2022-07-07
2022-06-22
2022-06-09
2022-05-26
项目策划:黎金飞
本期文案:黎金飞、阳佩芝(实习)、蒙若妤(实习)
图文编辑:廖茹画、彭雪仪(实习)
视觉设计:李琴、阳佩芝(实习)
点击阅读原文,可前往我们的豆瓣参与大抽奖,豪送10本!